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方略品評
應及時適度重組特區管治團隊
關品方
前港府中央政策組特邀顧問
2021年3月1日

特區政府在過去14個月的抗疫過程中,表現出漸進式的災難性失敗,反映出一個逐漸衰落的,固執的,封閉的,沿襲97前港英時代所謂行之有效的執政方式,已經過時落伍,要有所改變。新冠疫情突如其來,對特區政府是一次巨大考驗。它考驗着政府帶動市場和社會,三方共同,協調互動的應變能力。特區政府的表現非常一般,甚至不合格。因為特區政府缺乏明確的領導魄力,出現所謂搖搖效應,兩邊左右搖擺,封關不徹底,隔離措施時寬時緊,情況好轉就放寬,情況惡化就收緊,優柔寡斷,紓緩解困的經濟措施讓企業機構得益,未能精準照顧真正有需要的基層民眾。總的來說,特區政府交出的,是一份不合格的答卷, 可說是溫水煮蛙式的失敗。

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特區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水平問題,不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有極大落差。港英政府遺留下來的AO萬金油高官脫離群眾的管治模式,所謂行之有效的一套既成制度,居高臨下,閉門造車,部門之間欠缺真實有效的協調,打工心態,口頭上謙虛,說是港人的公僕,本質上傲慢,自以為高人一等。簡單而言,這是官場文化因素。政府的治理能力出現問題,因為沒有搞清楚抗疫的目標,沒有「一國」利益為先,「兩制」互動配合的戰略目標,不自覺地拒絕和內地徹底清零的戰略目標一致起來,步伐錯位,在拯救生命和拯救經濟上猶豫不決。特區政府沒有搞清楚這個決策性的關鍵問題,其實內地早已給出一個明確答案。拯救港人的生命最優先,做不到這一點,經濟就無法保存。核心的選項,是迅速消滅新冠病毒,拯救生命。無需做民調,不言自明。絕大多數港人都會同意,救人為重。特區政府卻無視這種需求,因為缺乏為民拯命的底氣,被反對勢力以各種藉口干擾抗疫措施而不懂得有力反擊。

其次,是官場文化的因素。特區政府承傳港英殖民地政府遺留下來,以威權布政的陋習,固有的驕傲自信,不知有錯和脫離群眾的風氣,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港人對特區政府的表現,失去信心,但因為黑暴動亂剛過,新冠疫情隨來,對管治團隊的手足無措,心懷體諒之情。香港國安法實施以來,收復被無情摧殘的亂局,打掃已滿目瘡痍的戰場,可謂百廢待舉。港人深知,一個安定的施政環境,徐圖整頓和改革,十分重要,需要给予特區政府時間和空間。儘管如此,特區政府表現失敗,如果官場文化仍沉醉在97前的過往,如果繼續離地懶政少作為,高薪厚祿而不思進取,幻想自己仍然是被吹噓出來的「全世界最優秀的公務員管理體系」,而未能夠及時了解到港人的實際需要,港人的耐性不是無限期。所謂「黃絲」的泛反對派,概念上堅持民主自由和人權私隱,極端個人主義的任性妄為,以嶄新的形式出现,愈演愈烈。治港團隊內部,有人默默同情,靜靜配合,暗暗抵制,某些政府高官,社會高層和市場巨手,影響了抗疫防疫,阻礙了撥亂反正,濫用了潛藏法權。 因為治港團隊,估計為數約5萬人,不完全是愛國護港謀求建設發展的人,正反能量互相抵消,內耗不絕,踟躕不前。

行政體制整頓,司法機構改革,立法機制調整,以至教育界,民生界和輿論界改革,各項具體議題及措施,民間KOL已清楚指出。問題首先是行政機器缺乏真正英明的領導,沒有清楚告訴港人,特區需要什麼強力的抗疫措施。情況令人非常沮喪,港人士氣非常消沉。14個月來,疫情反覆不受控,已经隱然造成根本性的損害,經濟衰退,儲備減少了3000億,特區要能夠恢復到2019黑暴動亂之前的狀態,可能需要五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對大部分胼手胝足,生活在基層的特區貧窮居民而言,他們的生活水平,可能長期無法恢復到2008年金融危機前的狀況。經濟民生是悠悠大事,香港現階段唯一正確的出路,就是讓基層民眾在衣食住行各方面全方位融合到大灣區,教育和醫療等綜合福利可攜帶到大灣區。特區長遠的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一定要和中國的戰略目標保持高度一致,同向而行。在這個過渡轉變的過程中,需要特區政府深刻反省,及時調整。硬核出路,在治港團隊要由真心實意的愛國者組成。何謂愛國者?如何定義?是否牽涉國藉法?選舉制度應怎樣徹底改善?民間KOL早已有不少建議,期待人大早日立法確定,讓特區行政機構知所遵從,依法實施。

特區當前的形勢是,所謂「黃絲」的反對聲音,仍然相當強大,「港獨」意識誘發的分離主義的精神狀態,仍然根深蒂固。由於特區管治團隊是否由愛國者組成這個根本問題,特區政府未能夠自行解決,惟有期待中央協助釐清界定,估计下月初人大開會時在這方面会有相關的決定。首先需要特區政府的高層領導,能夠逐步換血,改變管治思維,改變道德判斷,調整價值觀念,建立國家意識,强調以人為本。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行政特區以行政为主導,在人性解讀模式,終極生活型態,兩制互動道路等方面,特區的管治團隊,需要有徹底的,深刻的,跳出傳統框架的新思維,要真正了解「一國兩制」提供了極佳的機會,讓港人深刻分析了解,自己今後的走向和出路。

香港的好處,是來去自由。有低雙位數字的,在政府(包括醫衛,社福,教育等)和社會(包括法律,院校,輿論等)两方面,在公共財政編制內,由民間及市場的稅收支持供養的特區管治團隊內部個別成員,早已臭名遠播,但仍然位居高位,戀棧不走,令港人感到十分氣餒。黑暴动亂以來,過去兩年間,特區的管治團隊(不單是行政機構)內不少高層,好像是一個個夸夸其談的小學生,拒絕中國內地的抗疫方法,自己又做得馬馬虎虎,上上下下,左搖右擺,出現政治社會學的所謂「搖搖效應」(如上述)。從現在起到明年6月的過渡期,能夠迅速撥亂反正的大好時機,勢將逐漸失去。港人自己如不作為改進,中央必定加大力度協助。這是港人對於當前的特區政府感到失望的根本原因。這些所謂dead wood,中文可譯做廢柴,姓名早已耳熟能詳,一定要及時搬走。如他們仍然居於高位,阻礙香港經濟發展,以至在民生,司法,行政,輿論,教育和立法(包括區議會)的整頓和改革,只會持續發酵,起着負面的反動作用,頹勢難以挽回。慶父不死,魯難未已。負面衝擊正在擴大,期望特區政府以開放的胸懷,研究國際上各地正反两面的抗疫經驗,跳出傳統的,自我封閉的,落伍於時代的思維陷阱,急而猛醒。

 

 

文章來源: 點新聞 2021-2-28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