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 |||||||
大灣區發展的具体內容,港人一般不十分了解。對於深圳市作為重要引擎的地位,認識更相當膚淺。港人應該了解深圳發展的重要內容,為什麼它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引擎?有以下幾點,值得注意。 第一,貫徹新發展理念,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基地,開放人才引進,培養一批具國際水平的科技人才。 第二,全面深化改革。深圳將實施綜合改革試點,獲中央授權在重要領域和環節的改革上,有更多自主權,以便優化管理,加快構建嶄新的政商關係,理順政府、市場和社會三方面的互動關係。 第三,開拓全面擴大開放的空間。新的發展格局,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要重視全面安全意識,增強自身競爭能力,建立風險防控能力。 第四,以創新思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強化依法治理的能力,着重在科學化,精準化和智能化三方面下功夫。 第五,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精準解決民生問題,毫不放鬆做好常態性任何傳染性疫情的防控。 最後,深圳應該作為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引擎,吸引更多香港青少年到內地學習,就業,生活;促進粵港澳青少年的交往交流,交融互動,增進對國家的認識和向心力。 有關基礎建設方面,中央將會加快大灣區城際鐵路的建設。其中有港深西部快軌,連接香港機場至深圳南山;深珠城際高鐵,連接深圳和珠海兩地的機場;廣深港三地的高鐵,延伸到廣州市區。這個規劃,重點在連接深圳和珠江西岸的片區,改變改革開放40年來大湾區東高西低的現狀。今後,中山,江門和肇慶將會提速發展。 中央賦予深圳的歷史使命十分關鍵,有明確的目標,希望通過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增強國家在全球的影響力。這並不代表深圳取代香港,只是賦予深圳更大的制度創新的話語權。 以上絶對不是套話,改革開放42年一路走來,中央說得出就做得到。未來的香港屬於年輕一代。關鍵是由愛國者組成的治港團隊,能否認識到應該從速擴大視野,「放眼世界,認識祖國,關心社會,爭取港人應有的權益」。具體言之,特區政府要為港人爭取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的權益,不可落伍,更不可掉隊。 「放、認、關、爭」這四個方面,也同時應該是香港所有大專學生奮鬥的方向。事實上,除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之外,中國的戰略發展,目光已及於西部大開發,把內陸變成前沿的戰略思維。開放改革非但不動搖,更要擴大,深化和提速。現時最精準的說法,是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在精準扶貧,減貧和脫貧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全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素,最終的目標應該是爭取中國十大城市的人均GDP,到2050年全部進入世界十強,從而創造中國樣本,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力量。此外,環境保護要共同呵護,代代傳承。食物安全要健康節約,尊重地球。天人合一,持續發展,同時做到抗災防疫具前瞻性,旱得引灌,澇得疏導。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恢復延綿多年的中華傳統智慧,發揮文化內涵,提供一個可供全世界不同的民族文化互動共存,共榮互補作為參考的中國道路,在文化浸潤的氛圍下,讓人民的生活更美好,辛勤耕耘,砥礪前行,為全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互動,避免戰爭,促進和平,提供中國模式以供參考。 目前的人均GDP全世界排名,依次序是盧森堡,瑞士,挪威,愛爾蘭,卡塔爾,美國和新加坡。10年前,國家人口在3000萬以上的人均GDP,高於中國的有巴西,俄羅斯,阿根廷,土耳其,墨西哥和馬來西亞。到今天,中國已全部超越。如果能夠爭取到在2050年,中國的人均GDP排名在全世界排名的頭20名之內,絕對不是夢。 香港特區在這個過程中,完全可以搭上國家發展和建設的高速快車。成功不必在我,成功必然有我。這個想法,應該是今天所有香港大專學生應有的胸襟。惟願年輕一代的港人共勉之;更期待特區政府能夠刀刃向內,認真過硬,改弦易轍,挽救港人失落的一代年輕「黃絲」。
文章來源: 點新聞 202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