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發表於2025年10月11日)
1. 一个大原则:不勉强孩子。在阅读这件事上,如果孩子有兴趣,那就鼓励孩子去做。
如果孩子不喜欢,不要逼孩子去做,强迫孩子做事,可能会让孩子不多的兴趣也彻底消失。
2. 阅读的目标分两种,出于兴趣,和出于需要。带着不同的目标,阅读的要求也就不同。出于兴趣读书,没有特别的限制,喜欢什么书,就读什么。
如果孩子喜欢历史,不妨多看一点这方面的书,但是不要看伪史,也不要把电视剧当历史来理解。如果孩子喜欢科技,不妨读读有关科技动态的杂志,比如《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3. 想培养孩子对某类书的阅读兴趣,阅读内容建议由易渐难。
比如读一些经典著作,一开始缺乏基础和背景知识,可能没有那么好读,这时候需要先掌握一些预设的知识,把基础打好。那些更浅显的预设知识,其实就是对后面要用到的概念和名词的解释。你想学习立体几何,就要先知道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
4. 出于需要读书,不用带有很大的任务性一定要把书读完,阅读的状态可以松弛一点。
即使没有读完,很多主要的思想和内容了解了,读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比如,孩子的学校开展项目式学习,需要研究一个新课题。那么,孩子只需要了解相关著作中某一部分的内容和知识就可以了,不必强求读完。
5. 有少量的书,还是要争取从头读到尾的,比如一些基础性的经典著作。
假如你读了《剑桥中国明代史》后,再读很多其他的历史书就会很快。一方面是因为补全了很多背景知识和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是因为通过读通一本书,知道了这一类书的写作手法和讲述内容的方式。这就如同你学好了一门基础课,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之后有些课,就能够自学一样。
6. 具体到阅读的内容上,家长要给孩子灵活选择的自由,不要对阅读内容有过多限定。
如果孩子不喜欢阅读应试类的内容,可能更喜欢历史、小说,或者菜谱,也不用太过勉强。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要成为学霸,有的孩子也许是做厨师的料,能把料理做得特别好吃,他也能从中学到东西。
读中译本,要看译者是谁。文学著作另当别论,专业书籍要看译者的资质,最理想的是在国外生活过的人来翻译,这样会好很多,否则有些翻译过来的书,很难翻得准确,甚至很走样。
比如阅读英文原文的书,一开始最好有老师带着读,或者几个朋友组成阅读小组一起读,这样可以讨论交流,学习起来更容易一些。读英文原文的书,一开始不要贪多,本着学习英语的目的读就好。读多了,慢慢就有感觉了。
9. 对书中的观点保持开放的态度,不求完全赞同,只求有所启发,有所收获。
读书应该根据事实确定观点,而不要一开始预设观点。如果读了很多书,我们的观点居然都没有一点改变,那么那些书可能也不需要读了。
10. 最后,使用AI能替代阅读吗?当然不能,信息和能量之间,是能够相互交换的。
你获得信息,需要付出能量;反过来,你掌握的信息多了,可以节省能量。这两种转换都需要花费时间。而不付出能量,也不花时间,是无法收获信息的。因此,如果只是读一读AI提炼的摘要,帮助不大。而当你真正去读一本书的时候,消耗了能量把它读懂了,你的头脑就因此得到了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