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 |||||||
(原文發表於2025年10月14日)
在经济下行的当下,围棋课程的热度不仅没有下降,反而越来越热,在AI给出的热门课外班中,围棋被列为了传统文化品类的第一名,而它也给出了自己的依据:
“2025年京津冀业余围棋段位赛报名人数达1039人,创历史新高,家长陪同观赛人数超4000人次”。
相比于豆包的直接给数据,DeepSeek给出了更为深入的分析,它认为围棋的火爆甚至是“逆势而上”来源于垂直受众的稳定性,在了解围棋项目的家长中间,围棋对于孩子的思维培养、逆商培养功能让其具备了毫不动摇的核心价值。并且在最后,DeepSeek还给围棋项目直接盖棺定论:
“围棋绝对是一个热门且优秀的素质教育选择。且绝对是含金量极高的项目。”
DeepSeek认为,围棋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然而仅仅是含金量足,并不能证明围棋在逆流而上,真正让围棋在下行环境下持续乃至反常火爆的原因其实不外乎三个字:
“性价比”。
性价比 不浪费钱的才是“硬通货”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联合国家统计局于2025年3月发布的《中国居民负债情况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成年人口中负债人数达到7.86亿,负债率高达67.3%。失信人数达到了800多万。
在这样的环境下,课外班“广撒网”肯定是不可能了,追求极致的性价比成为了家长们的首要功课。
而围棋凭借着以下特点,正成为性价比课程的代名词。
作为政府重点支持的素质教育科目,围棋进校园活动的开展,为许多家长提供了了解围棋的契机。
在小编接触到的家长案例中,很多都是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上了两节聂道提供的义务进校园课程,喜欢上了围棋,家长跟老师沟通后有了一定理解才领着来听试听课的,这种政策的推动扩大了围棋的覆盖范围,让更多家庭有机会初步接触围棋学习。
此外,入门围棋的成本也比较低,比如乐器类课程孩子还没开始学,一把乐器就搭进去几千块,极大地加重了家长的成本,打开咸鱼一看,一页页的家长抛售二手乐器的帖子背后,都是家长们的钱包在无声流泪,而围棋200块钱就能买到一副相当不错的棋具,可以说是物超所值。
相比乐器,围棋的成本可以低到忽略不计
最后,如果是选择聂道网校,更有报名即送元萝卜的活动,价值2999的围棋机器人直接送,直接抹平家长的报名成本,这样的力度,在其他课程里也是见不到的。
正如DeepSeek所说,围棋的思维培养和逆商培养,是其不可动摇的核心价值,而家长们报名围棋的原因也有一个共性,那就是非功利性。
这点在现在的素质教育项目中非常少见。
比如给孩子报个编程课,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能通过编程取得成绩,报名音乐的希望孩子能成为莫扎特,书法的希望孩子能写手好字,但围棋就特别“邪门”,报名围棋的家庭在报名之初,很少有希望孩子就在围棋领域能下到职业棋手的,更多的是希望孩子能通过围棋变得更理性,更有大局观。
这其实就是家长对于围棋本身教育属性的认可。也是一种心照不宣的“醉翁之意不在酒”。
给孩子报围棋课的家长中,现在很少有功利性的了
很多中产家庭其实都知道,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文凭很重要,但它只是一个学历证明,是入局竞争的凭证,真正在社会中打拼靠的更多的是从小培养起来的能力与思维习惯,而围棋的种种能力,恰恰满足了家长们对孩子们的成长需求。
除了中产家庭之外,许多商界大鳄一直在为围棋背书,比如小米总裁雷军、中信集团董事长常振明等等,都是围棋的忠实拥趸,在今年的雷军的个人演讲中,更是将“复盘思维”贯穿始终,强调了学围棋带给他的全新视角,这些都成为了增强家长对围棋认知的渠道。
在演讲中,雷军谈到能接触到围棋是一种“幸运”
当大佬们都在鼓吹围棋的时候,这个东西就是真的有性价比了。
除了这些因素之外,在围棋的竞争对手中,也很少有项目能达到围棋的高度,其中编程太过教条,象棋因“录音门”事件而饱受质疑,只有围棋不仅在传承千年之后屹立不倒,更在柯洁爆火之后,在商业属性和娱乐属性上再进一步,权衡之下围棋自然就成为了那个最适合当下入局的项目。
这也是围棋性价比中“性”的体现。
思维与体魄 当下环境孩子需要的核心能力
在经济下行的环境下,整体上家长们的选择都更偏向于理性与务实,而思维与体魄,则成为了家长们为孩子选择素质教育科目的主要方向。
体魄类项目自不必说,游泳、篮球、跆拳道等项目依旧火热,而在思维类项目中,围棋类项目的饱受欢迎也是看得到的,在10年前,围棋只能算一个小众项目,都是那些对围棋有情怀的家长带着孩子来到道场咨询报名,而如今围棋以每年超200万的新增学员数量,成为了素质教育的爆款品类,
围棋品类的成长并非偶然,背后是家长的支持、棋手们的宣传、赛事的稳定性、以及不断的商业化,多样因素不断滚动,造成了如今家长们对围棋认可的局面。
而在未来,随着政府层面对围棋的持续投入,学围棋的孩子们将越来越多,而这项流传4000余年的传统文化项目,也将迸发出新一轮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