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 |||||||
近來網絡上又在盛傳趙樸初92 歲時寫的《寬心謠》。本人感到《寬心謠》琅琅上口,通俗易懂,挺有哲理,對老年人正確對待生活家庭乃至養身等話題都會有啟發與指導,轉達的都是正能量,還配有多幅圖畫,很喜歡,就轉載如下以自勉。 一段時期以來,網絡上每天都傳遞轉發許多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他們的心靈雞湯短文,有的的確是文化名人的傑作,但更多的是網絡寫手用他們過人的才華創作而成的。比如許多以莫言的名字發表的短文和名言警句,類似莫言對年輕人的35 條忠告之類,貌似至理名言,流傳甚廣。這種名人被“名言”的現象,在莫言獲得諾獎之後的一段時間內尤為氾濫,致使莫言本人不得不發聲了,他表示:“ 看了這些東西,一方面我暗暗得意,我的名聲又擴大了,但另一方面我也很擔心,有些東西說得併不那麼恰當,未必符合我的本意。” 這位諾獎獲得者去年底講過一段意味深長的話,他說:網絡上這些以他的名義發表的名言警句,“ 有的確實非常精彩,我絕對寫不出來的。都說莫言說什麼什麼,莫言說愛情是什麼什麼,莫言說生活是什麼,莫言說抽煙是什麼東西。有很多東西說得併不是那麼恰當,有很多話說得也未必能夠符合我的本意,有很多觀點我能同意,有很多觀點我非常不同意,甚至很反對。但都冠以我的名字在網上廣泛流傳。” 除了莫言以外,百歲老人楊絳也經常廣泛被“名言” ,此前網絡上盛傳的《百歲感言》,並非出於她的筆,而是有人將她多種文章中的片段加上一些杜撰的段落拼湊而成。 在互聯網時代,這樣名人被“名言”的現像一時難以遏制,但是,作為崇拜名人的老實人來說,尤其是對退了休與外界接觸甚少的老年人而言,要認清真假真是難上加難了。就拿這裡轉載的趙樸老的《寬心謠》來說,在網絡上流傳著多種版本,誤傳為趙樸初92 歲時所作,一般人難辨真假。首先,我們不是研究趙樸初的專家,只知道趙樸老是個詩人,雖然感到該詩的文風與趙樸老不甚相同,但據說該詩在趙樸老生前已經流行,趙樸初本人曾否定是自己所作,但不想阻止歌謠的流傳,認為只要有人喜歡,就隨它去吧。也有網友明確表示,那不是趙樸初的詩,而是一個叫“趙林初”的人所寫。不管怎麼說,這首詩真不錯,既然趙樸老自己不想阻止該詩的流傳,我們權把它當作趙樸老的名言警句來傳頌吧! 讀一讀,寬一寬心,舒坦舒坦 日出東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 認真過好每一天,有也過年,無也過年。 遇事不鑽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自古萬事難得圓,好也隨緣,賴也隨緣。 家庭是塊責任田,肥也是田,瘦也是田; 辛勤耕耘不偷懶,風也喜歡,欠也喜歡。 夫妻本是前世緣,和也是緣,吵也是緣; 人非聖賢哪得全,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生老病死本自然,你也難免,他也難免; 只要良心可對天,早也升天,晚也升天。 子女上進只能勸,成也自然,敗也自然; 兒孫之福不在爺,有也由天,無也由天。 萬貫家產難進棺,貧也成煙,富也成煙; 找個喜歡事幹幹,掙多也炫,掙少也炫。 琴棋書畫多喜歡,性也得練,情也得練; 忙裡偷閒勤鍛煉,忙也樂觀,閒也樂觀。 和諧性事不可確,男也歡心,女也歡心; 常與知己聊聊天,你也寬心,他也寬心。 父母兒女互慰勉,貧也相安,富也相安; 心寬體健走人間,不是神仙,勝似神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