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奇、趣、妙、識
佛教:這7個字,價值千金,真正悟懂的是“有福之人”!
慈悲大菩提
資料提供者
2021年7月15日

逢年過節之時,親朋好友見面後,總喜歡互道恭喜發財。在佛教中,也經常互道一聲:“恭喜發七聖財。” “七聖財”也叫“七財”,顧名思義,“財”是好東西,是珍寶。這七個字很有價值,如果我們能悟懂這七個字,最富有的人一定是你,是真正的“有福之人”!

 

世上的財富,有得有失,而佛家的財富,是最究竟的,能讓你永遠從苦難的海洋中脫離出來,不墮惡道。這七個字就是信、戒、聞、慚、愧、舍、慧。
 

佛教:這7個字,價值千金,真正悟懂的是“有福之人”!

 

第一、信

 

信即是正信,信佛、信法、信僧;信覺,信正,信淨,信自,信修。

 

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信的財富,就是發堅固不退的心,對佛敬重,敬佛、敬法、敬僧。

 

我們這一生所聽到的如來的正法,誓死不退,堅定自己的信念,至死不皈依外道,對佛有絕對的信心。
 

就像《金剛經》上說的那樣,信心清淨,即生實相。這樣,你就可以擁有第一個財產。

 

第二、戒

 

持戒,是所有美德的基礎,想要擁有持戒財的人,至少應該受皈依三寶的戒,然後根據自己的力量獲得一分或多分禁戒。這樣,他們就可以擁有菩提心等更高的功德。

 

戒就像一艘船,佛用戒度我們,當我們聽佛、守戒時,戒的功德就會顯現出來。我們當下就是和佛在一起,與佛在一起,就是與圓滿的智慧在一起。

 

第三、聞

 

學佛之人,只有信和戒還是不夠的,我們要親近善知識,多聞佛法,對佛法有正確的認識,對佛法有深刻的了解。佛法的各種功德都來自於聽聞。因此才說“由聞能知善,由聞能知惡,由聞離無義,由聞得涅槃”。

 

第四、慚

 

慚愧心是修行的底線,我們越清楚地看到這個世界,我們就越感到羞愧和懊悔。印光大師就自稱“常慚愧僧”。

知慚之心,是一種光明的心態。一方面,我們為自己的錯誤和罪業感到慚愧;另一方面,其他人有很大的功德,如果我們沒去修行功德,也會產生慚之心。

 

第五、愧

 

什麼是愧?例如,別人對我們有恩,但我們沒有知道知恩圖報,後來知道以後,心中就會有愧。

慚和愧的具體含義不同,愧也是一種光明的心態。知慚知愧的人不會驕傲自滿,因為謙虛是對應於道和諸佛菩薩的。

 

第六、舍

 

如果你能放棄人間的富貴安樂,布施以為福報,就可升天上;如果你能捨棄世上所有的福德資糧,布施以成功德,方出世間。

孔子也說過,朝聞道夕死可矣。佛法講聞思修三慧,聞慧是始,修慧是終,我們要修行的,就是一個萬法盡舍。

《華嚴經》頌云:“世間種種法,一切皆如幻,若能如是知,其心無所動。”

 

第七、慧

 

智就是智慧,在梵語中稱為“般若”,指的是對理解一切事物,並善能抉擇。智慧不是來自知識的積累,而是如實證知四聖諦(知苦、斷集、修滅、證道)、緣起諸法實相的正見。想獲得這種真正的智慧,佛陀教導我們:要親近善知識,多聞佛法,依佛法思考,然後再去信受奉行。

 

《維摩詰經》上說:“富有七財寶,教授以滋息。”這七財寶,正是這七個字。佛教徒一定要牢記,世上最寶貴的財富就是信受奉持,持戒修身,廣行布施,廣聞佛法,經常反省自己,懺悔自己,最後具足智慧。

 

佛教的經書中,所蘊含的人生智慧和學問,以及對於人生的指導意義,遠遠不止以上的內容!如果能夠用心研讀佛經,必定會活得更加通透,人生也會越來越順利。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