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人人為樓瘋(1)
中港樓市近期都似陷入瘋狂,且將兩地一些樓市/投資評論員的看法節錄於此,與大家分享。兩地樓瘋的因素,有異有同,但出奇地發現,竟然是大同小異。
評論員A說:
「中國社會的安危現已經被房地產市場嚴重綁架了,中國樓市的非理性程度日益高漲,內地房價在中介機構傳銷式的推動下,一天一價,從而持幣觀望的民眾徹底被誘惑了進來,讓很多開發商解套了;但銀行作為按揭槓桿的提供方,不但沒有懸崖勒馬,反而推動中國房地產泡沫愈變愈大。」
「民眾財富配置愈來愈畸形,從全民炒股轉入全民炒房,瘋狂程度與去年股市5,000點時的狀態並無二致;如若再不重視改革和繼續放縱房價暴漲,房價調整也不是沒有可能,一旦出現像去年股市的調整,其災難程度遠大於股災。與去年股市5,000點的相似之處都是用高槓桿驅動的,而樓市的槓桿率普遍在5倍左右,遠高於股市;一旦房價出現調整很多人前半輩子的財富就會被洗劫,而且中國的房地產按揭貸款是無限連帶責任,缺乏個人信用破產制度,從而房價一旦大幅調整,很多人後半輩子的財富和下一代的財富都會被綁架進來,其影響和危害異常深遠。」
「(中央)決策層一再引導資金進入實體經濟,貨幣政策多次定向放鬆,從目前的效果來看,央行放出來的流動性幾乎都被房地產捲走。中國的房價在這16年間普遍出現了10倍的漲幅,尤其是一線城市漲幅更加驚人,中國的房地產從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變成了貨幣蓄水池,嚴重扭曲了產業結構和錯誤引導了資產價格,目前中國的房地產泡沫異常嚴重。」
「很多地方的房價已經嚴重超越了理性的承受範圍,真實的剛需和上班族根本買不起房了,房價收入比已經到了舉世罕見的程度。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發布的《全球房價觀察報告》(Global Housing Watch Report)顯示,2016年上半年全球各大城市的房價收入比,深圳以38.36位居第一,成為全球最苦逼的城市。
除此之外,排名前十的城市中有5個在中國:香港以34.95位居第4;北京以33.32位居第5;上海以30.91位居第6;廣州以25.85位居第10。很顯然,國內很多城市的房價已經遠遠超出了居民的購買能力,而支撐現在高房價的大部分因素是投資需求和央行釋放的流動性。」
評論員B說:
「內地樓市近月以來一路狂飆,初始於深圳等大城市,後擴展至幾乎全國範圍,存在泡沫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國慶日假期,十多個城市重新啟動限購令,成效如何還待觀察。」
『在缺乏經濟增長動力的情況下,樓市一枝獨秀對於經濟健康和國民的承擔能力來說,都是不利因素;但礙於稅制的安排,土地與房地產業的稅收毋須上繳中央,而且已經成為很多城市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所以對於樓市熾熱,地方政府趨之若鶩。這一輪全國多個城市「突然」集中在短時間內推出限購令,應該是中央的命令。不過,限購令的內容則還是由各城市根據實際情況而訂定細則。』
『十多個重新啟動限購令的城市,共同點是「限外寬內」,境外人士祇能擁有一套房產,沒有該城市戶口的外地人,必須提供繳納個人所得稅一年的證明。至於本市戶籍人口,珠海市祇對擁有3套以上房產的作出限購;武漢市對戶籍人口擁有2套以上還可以買第三套,但如果前2套還沒有還清貸款,首付金額便提高到100萬元。
限購不祇在房產數量,還在貸款比例上限制,例如第二套的首付要提高等等,同時嚴格執行首付必須是「真金白銀」,不能以別的方式取得貸款。可是,市場的造假方式五花八門,一個低收入人士原本無法通過貸款信用保證,但整套假賬和手續要求,兩三千元便可以有齊全套造假服務。
限購令的另外一個特點是,祇限核心市區,對於郊區仍然是任意購買,這就是從中央要求去庫存的精神中體現出來的。其實,樓市狂飆,市區地段能賣的都已沽清,中央的意思是希望把購買力推向三四線城市,但目前內地城市範圍超大,肥水不流別人田,各城市都希望把購買力轉向郊區市鎮,那麼,稅收還留在本市。限購令對於城市政府來說,實是無奈之舉。
更無奈的是國民,在缺乏投資工具的情況下,樓市成為唯一選擇,不但為了本身一代人着想,新一輪的投資,幾乎都是為了下一代。跟全球發達城市的趨勢一樣,年輕一代已經無法複製上一代的成功經驗,即使依靠教育改變命運,無論從小城市往大城市就業打拚,還是憑知識找到較理想的職業,但樓價已經上升到他們無法承擔的地步;家長為孩子買房,已經從過去給結婚的孩子買新居,發展到為仍在就讀的孩子未雨綢繆,基本上是孩子在那個大城市讀大學,家長已經為他們先購置物業,令他們無後顧之憂。這個購房的需求,已經成為「半剛需」。』
評論員C說:
『大陸這地方認真無奇不有。當你以為香港地人人為樓狂,幾百萬元買一個連雙人床也放不下的劏房,還要隨時供足一世之際,原來還未夠瘋狂。國內鄰居原來早已將為樓狂的演繹推至另一層次,教世人如何為買樓假離婚,我想如果我用獨有的「中國式離婚」來形容這種現象,也不過分吧!按正常邏輯,離婚都是帶着傷感的,但過去一年的「中國式離婚」很多卻是happily divorced。
為免有讀者不明白何以離婚為買樓,簡單交代背景。為遏炒風,大陸早年推出限購令,限制家庭祇能買一套房(即香港的一個單位);不過,為了追逐樓市炒風,國內鄰居「鑽空子」的慣常思維模式自然傾巢而出,甚至想出假離婚,多買一個單位,然後再「堅重婚」。南京地區的離婚率由去年至今便升了一倍。』
『大陸樓市,反反覆覆,怎也壓不住,在經歷早兩三年前的「被沉寂」後,去年開始又再活躍狂升,香港還可說地少人多,永遠看似供不應求,但大陸地大物博,卻也炒得水深火熱,歸根究柢是經濟放緩,但貨幣寬鬆卻令資金過剩沒出路,於是齊齊入市炒樓。我的經常跑大陸、考察不同地區房地產走勢的CEO朋友認為大陸樓市早已在爆煲邊緣徘徊。』
「當大陸經濟也慢慢和香港一樣,走上一條祇有金融及地產炒賣之途,絕非好事。當然大陸經濟結構及產業面比香港複雜而且廣闊得多,但是當一個地方的人祇一窩蜂透過炒賣來致富時,這無疑會窒礙很多其他行業的發展及創新。現在甚至出現為買樓置婚姻道德倫常於一旁而不顧,我祇能說句情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