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道長話短
道教文化推廣:一個電台道教節目誕生之因緣
梁理中
中原財務董事總經理
2015年11月4日
對道教有專門硏究之卿希泰教授講過,道數是中國文化的結晶,以老莊的道家思想為理論基礎,以養生問卜之術為輔,並不斷吸納中國固有的三綱五常、陰陽五行、讖諱、易學等不同思想要義,最終融匯而演變為今日道教之豐富內容[1]。由於道教涉及之範疇甚廣,且派別繁多,習慣專注各自修行,較少公開談道、論道。而個別教派有不同之主神、符法、門規及傳統,非三言兩語可講清楚其內容。道門收徒一向講求緣份(不少道堂亦保留占卜、問杯及扶乩以決定收徒之傳統),無緣(或緣份未到)者祇能以香客身份禮拜神明,很難有機會進一步學習當中之教義。在在導致道教在宣教宏道之推廣,遠不及西方基督宗教般開放[2] 
 

受到感染、充實道學 

 

筆者有緣於2006年皈依為道教徒,成為嗇色園黃大仙祠普宜壇弟子,蒙監院李耀輝道長之教導及指引,學習道教科儀、教義及文化。監院對宏道宣敎一直持開放態度:既支持道長們往老人中心及謢老院舍教授長者誦經,又推動岀版道教文化書籍,他更親身參與嗇色園贊助之電台訪問節目,與廣大聽眾分享道教文化。筆者有幸被委派參與各計劃之籌辦工作,對推廣道教有了體驗,同時亦被監院之宏道熱誠及身教所感染。 

 

作為道教徒,筆者感到自己在道學之認識實在太淺,必須加倍學習,於是於20099月入讀了香港中文大學宗教硏究文學碩士課程,希望對不同宗教有更深入之認識;畢業後,筆者對道教文化之學習興趣更是意猷未盡,再於20139月修讀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之道教文化文憑課程[3]。此課程為中大黎志添教授所創立,確實增長了筆者很多道教文化知識。 
 

收到邀請、求教前輩

 
世事變化,在於因緣。筆者因工作關係,時有接受報章及電子傳媒訪問,亦曾參予嗇色園贊助新城電台之訪問節目。於20148月間,筆者收到該台節目總監劉婉芬小姐之邀請,於同年9月下旬開始,每星期二晚在其「新城數碼生活台」主持一個兩小時之道教節目,內容設計由我決定,皆因該台已建構了一個名為《心靈綠洲》[4]之宗教節目系列,逢星期一至五晚上九點至十一點播岀,宗教題材順星期天序分別為天主教、道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及佛教。 

 

由於屬宗教推廣節目,電台規定不會資付主持人及參與者任何費用,如斯安排正合我意,既可免卻利益衝突之嫌,又可為宏道作出無私奉獻為免節目有既定立場,電台希望我以個人名義參與,但可由我決定邀請其他參與者。為此,筆者既喜亦憂。喜者,原來道教在電台決策者心目中,與其他(世界)宗教看齊,且筆者亦有幸被邀參與節目之主持及設計;憂者,如前文所述,道教內容繁多,不知應從何說起;再者,相對於西方宗教而言,道教中人少有向公眾宣教宏道,且自己「料子」何來,在道壇資歷又淺,支援之人力赤未必足夠,如何支撐下去?

 

猶疑之際,想起李耀輝監院之宏道熱誠及身教、自己在中大「宗教研究課程」所學、及在「道教文化文憑課程」快會學到之道教知識,實在亦無妨一試。再者,原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局長葉小文在其《宗教七日談》亦提到,道教作為中國現在的五大宗教,同樣有幸福追求、道德約束及終極關懷之功能,故宣教、傳教本無不妥[5]。在在提醒筆者真的不應拒絕電台之邀請,於是再向三位相關前輩探取意見,分別是本人之宗教啓蒙老師李耀輝監院、中大黎志添教授及香港道教聯合會梁德華主席。他們一致認為電台有道教節目之出現,屬道教界之美事,故鼓勵及支持我接受邀請,成為節目主持,他們亦對節目內容提供不少寶貴意見。就筆者擔心之人力支援問題,監院支持我找嗇色園內其他道兄幫手、教授建議我找「道教文化課程同學會」支援、主席更促成我連系香港道教聯合會屬下之「道教青年團」參予;及後三位前輩 (及相關團體) 多次接受節目之邀請,成為專訪嘉賓,談玄論道,的確對兌其「支持」之承諾,筆者實在感恩! 
 

落實名稱、設計內容 

 

鑒於道教之內容較繁多,我先定下節目名稱為 <<道長話短>>,寓意要將複雜之道教內容,簡短地在節目內道出來,而節目之參予者大部份是已皈依之「道長」。我亦將 <<道長話短>> 建構成為一個道教之分享平台:務求達至多角度介紹道門教派、將不同之道教文化帶予廣大聽眾。每次會加入嘉賓主持,以加強節目之互動效果。主持們對討論內容作拋磚引玉,至於細緻及獨到之分享,則交由不同之專訪嘉賓作補充。

 

兩小時之節目內容,將平分為兩部份:首小時分四環節,每節設有不同的題材:當中包括 (1) 道教哲理及小知識、(2) 道教史話、(3) 道學文化、(4) 道談生活;而第二部份則以訪問為主,每集邀請道教界領袖、學者、監管單位、道堂負責人、或任何對道教有特別貢獻、感情及關連之人士,分享其對道教 (道教文化) 之看法及感受。 
 

無分派別、齊心宏道

 
節目播出自今,邁向一年。受訪嘉賓繁多,當中包括各大、中、小型宮觀之主持 (或其代表)、學術團體之教授代表、不同道教 (或宗教)課程之同學會代表。而一些看以與道教無直接關連之團體代表,也願意在節目談談其活動與道教文化之關係。在在反映道教中人,樂於公開談道、論教;而學術界及非道門中人,亦願意與大眾分享道教文化,及其對道教之看法,實在突破了過去較少人公開談道、宣道、宏教之傳統。
 
作為 <<道長話短>> 之主持及設計者,筆者從節目中之訪問,亦感受到道壇內不同派別之道堂 (無分規模大小),皆努力地盡其所能去宏法、揚道及行善,義無反顧地承傳道脈,實在是道教之福。
 
對於來自不同道堂之師兄 / 師姐義務擔任嘉賓主持、香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道教文化課程同學會承辦了製作節目內「道教史話」之環節內容,從未間斷之、及香港道教學院借出場地,協助相關之錄音……等等協作之安排,反映眾志成城,無分派別,做好一個電台道教節目,齊心宏道,推廣道教文化,實在無限感恩!
 

〈註:文章轉載自2015725日由香港中文大學道教文化研究中心及香港蓬瀛仙館合辦「當代道教文化發展的挑戰與未來」研討會文集〉



[1]黎志添主編:《香港及華南道教研究》(盧維幹之道教未來弘教路綫與西方文化),(香港: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2005年初版)頁552

[2]聖經有記載耶穌要求信徒傳福音,可參閱馬爾谷福音第十六章及瑪竇福音第二十八章。

[3]課程由香港中文大學道教文化硏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硏究系與道教蓬瀛仙館合辦,旨在向學員提供道教文化的宗教、歷史、藝術及當代發展的知識,並以香港道教的特色作為重點介紹。學員透過專題研習更可深化道教文化在港發展的認識。

[4]節目可透過數碼收音機之第十三台收聽,又或經「新城電台」網址(www.metroradio.com.hk/)上網免費收聽或重溫;又或經手機下載「新城電台」Apps免費收聽或重溫。

[5]葉小文著:《宗教七日談》,(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8 . 8月重印)頁1148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Copyright © Easy Property Co.,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