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歷史長河偶拾
50.马丁·路德(上) 图文版
松涛说史
微信号
2023年12月7日

(原文發表於2023年11月22日)

  当我们前往德国旅行,会发现在很多城市——威登堡(又译“维滕贝格”)、埃森纳赫、奥格斯堡、沃尔姆斯等地随处可见一个历史人物马丁·路德的塑像或纪念馆;其中,位于柏林西南一百公里的威登堡干脆就改名为路德城了(Lutherstadt Wittenberg)。恩格斯在他的名著《德国农民战争》中对这位创立基督教新教派系的历史人物给予很高的评价;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著名的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正是因为他的父亲崇拜马丁·路德,这才给他起了这个名字。

《马丁·路德》雕塑(德国沃尔姆斯)

  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在历史上之所以有这么高的地位,不仅仅在于他创立了新教(Protestantism),成为基督教中继天主教、东正教之后的第三大派系(迄今在全球的新教徒约6亿人),更重要的是,在中世纪晚期,文艺复兴的浪潮中,他率先吹响了向欧洲最黑暗的反动堡垒罗马教廷进攻的冲锋号,欧洲历史由此从中世纪跨入了近代。

《马丁·路德》老卢卡斯·克拉纳赫(德)

  1483年11月,马丁·路德出生于德国中部的埃斯勒本(Eisleben),他的父亲是当地的一个小矿主,所以,幼年的路德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当他20岁的时候,就获得了埃尔福特大学(Universität Erfurt)的文学硕士学位,他的父亲希望这个聪慧的儿子能当一个律师,将来继承自己的家业。

  但是,就在那一年,路德遇到了一件奇事,他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雷暴雨,他躲雨的一棵树遭到了雷击,他本人也被电着了。惊慌之余,他匍匐在地,像天神发誓许愿,如果自己能死里逃生,就将进入修道院,毕生侍奉上帝。奇怪的是,雷暴雨停了,路德捡了一条命。

  既然许了愿,那就要履约,路德不顾父亲的反对,进入了一家修道院。

  在修道院里,路德日夜的祈祷、苦修,但是,他总感觉自己罪孽深重、无力解脱。此时,他遇到了精神导师,即这家修道院的院长施道比茨(Johann Von Staupitz),施道比茨是一个神学家,他同时还兼任着威登堡大学的神学教授,在他的引荐下,路德前往威登堡大学修习神学,并获得了神学博士学位。施道比茨将自己的教职转让给了路德,于是,马丁·路德就成了威登堡大学的神学讲师了。这个教职伴随着路德的一生。

 

  此时的欧洲正处于文艺复兴的热潮之中,而这个时期的几任罗马教皇也都成了艺术拥趸,“战神”教皇朱利乌斯竟然拆除了一千年前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建造的大教堂,邀请布拉曼特、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大师重新设计建造全新的彼得大教堂。但是,这太费钱了,工程一直断断续续,直到“战神”教皇死后,利奥十世在位期间才重新启动工程。

《教皇审核布拉曼特、拉斐尔的设计图》巴拉诺夫(俄)

  利奥十世出自于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他的父亲就是著名的“豪华者”洛伦佐。他本来就是世家出身,花钱更是大手大脚,据说,利奥十世不仅花光了前任教皇的积蓄,甚至把后几任教皇的钱也给预支了。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损招——“赎罪券”(indulgentia)。

《利奥十世》雕塑  (罗马)

  其实,“赎罪券”并非利奥十世的发明,早在十字军东征期间,为了筹集军费,就已经推出了“赎罪券”。据教廷的宣传,任何人只要购买了“赎罪券”,本人不必前往圣地参战,同样可以起到赎罪、拯救灵魂的功效。但是,当无数善男信女争相踊跃购买时,罗马教廷发现这是个敛财致富的法宝,于是,赎罪券向各个领域蔓延,它成了穷困百姓身上一个沉重的负担。

赎罪券(15世纪)

  利奥十世将这个任务交给了德国的美因兹大主教,而这个大主教手下有一个臭名昭著的推销员,他叫特茨勒(Johann Tetzel),据说他的推销业绩全欧洲第一,他忽悠百姓的名言就是“当你的铜钱叮当一响,你罪恶的灵魂就跳出炼狱,飞向天堂了”。

  此时的马丁·路德已经在威登堡大学任教五年了,随着他的神学造诣越来越深厚,对于权倾天下的罗马教廷的怀疑也就越来越大。比如,在“赎罪券”这个问题上,按照罗马教廷的解释,人死后,所有人都先要到“炼狱”待审,根据此人生前罪孽大小在炼狱里遭受时间长短不一的刑罚,而购买了“赎罪券”之后就可以立刻离开炼狱,直飞天堂了。

  路德认为,这纯属胡说八道,《圣经》中根本就没有炼狱的记载,炼狱之说纯属诗人(比如但丁)的文艺虚构;其次,在人与神的关系中,信仰是第一位的,即所谓的“因信生义”,怎么可以靠贿赂来获得神的恩典呢?

                  《马丁·路德》 鲍威尔斯(比)

  1517年10月31日,路德将自己撰写的反对“赎罪券”的檄文——《九十五条论纲》(Ninety-five Theses)贴在了威登堡教堂的大门上,其中的一些话赢得了人们的喝彩,比如:“教皇只有对触犯教会法的信徒有权判罚或赦免,有何权利对死后身处’炼狱’中的人判罪或赦免呢?”;“教皇是当今的首富,他比古罗马的克拉苏还要富有,为何不自掏腰包重修彼得大教堂,而要可怜的信徒们交钱呢?”

  利奥十世当然不能容许一个德国的小修道士挑战罗马教廷的权威,他命令路德前往罗马接受质询。然而,路德再也不会上这个当了,因为,一百年前,捷克的宗教改革家扬·胡斯(Jan Hus)正是接受了罗马教廷的邀请,前往康斯坦茨接受质询,结果被判处了火刑。因此,路德决定向威登堡的“父母官”——萨克森选帝侯“智者”腓特烈(Friedrich III derWeise)求援。

《扬·胡斯》雕塑(布拉格)

  其实,罗马教廷向各国的教区摊派“赎罪券”也是侵犯了当地贵族的经济利益的,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不仅得到了穷人的拥护,也正中贵族们下怀。“智者”腓特烈内心深处非常赞同路德的观点,他向马克西米利安皇帝提出抗辩:马丁·路德是萨克森领地上的臣民,身为萨克森选帝侯,有义务保护自己臣民的安全,因此,马丁·路德只能在德国境内在皇帝陛下的主持下接受质询,不能冒险进入罗马。

《萨克森选帝侯“智者”腓特烈三世》 老卢卡斯·克拉纳赫

  此时的德国名义上是神圣罗马帝国,但皇帝是由七大选帝侯选举产生,皇帝马克西米利安已是重病缠身,他只想自己死后将皇位传给孙子——已经担任了西班牙国王的查理,所以他根本不愿意得罪这些选帝侯,毕竟他们手里捏着选票呢。

  1520年,罗马教廷发布教谕,对马丁·路德发出最后通牒,并命令焚毁路德的著作。路德针锋相对,也当众焚烧了罗马教皇的“教谕”。

  双方矛盾激化了。

 

 

    (未完待续)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Copyright © Easy Property Co.,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