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歷史長河偶拾
读书随笔:哥萨克的末日(上)
书虫小记
微信号
2024年2月1日

(原文發表於2023年12月24日)

非常冷僻的一部书,讲述了一段冷僻而被遗忘的历史,一个冷僻的人。

作者王天兵是中文领域内截至目前唯一一个研究俄国作家伊萨克·巴别尔的人。从历史角度来看,这是对国内官方苏共革命史的补充,也是对长期以来被有意识掩盖的苏波战争的回顾。

从哥萨克的角度来看,只有正面没有反面的十月革命,也同样充满了理想主义者的幻灭感。

1920年,在东欧边界地带曾经发生了一场震撼世界也波及中国的战争——苏波战争,刚刚建立政权,立足尚未稳定的苏联,与几乎是世仇的波兰之间的一场对决

这场战争曾经被誉为20世纪第一场具有意识形态输出意义的远征,是二十世纪后半叶长达数十年东西方冷战的真正起点,当然也是共产主义革命的第一股对外烈焰,还是历史悠久的哥萨克骑兵最后一次带着红色披风的亮相

奇怪的是,这场大事件却被遗忘了,在东西方各类历史著作中甚至都未提及。

这个冷僻的人,是指当年作为战地记者参与了整个苏波战争全程的俄国文学天才伊萨克·巴别尔,他是唯一一个记录了这场在后来长达六十年的时间里,被苏联国内禁止提及的战争的苏联人

王天兵运用巴别尔的视角,跟随着他的日记,再现了这场意义重大的战争,真实呈现了传统哥萨克骑兵的历史形象,也呈现了巴别尔这个湮没在历史墟烟中的人。

从选题,叙述视角,和行文架构上来看,这在当前国内都很少见。挺有点十九世纪末俄国文学的味道。

哥萨克是突厥语,意为“自由民”、“草莽英雄”——专指自15世纪初开始,游弋在黑海以北、伏尔加河以西、第聂伯河和顿河流域的一股游牧族群。这个族群崇尚自治,平时分散以村落自居,每个村落有一个首领“阿特曼”,战时则结伙成骑兵团,四处抢掠。

要说源起,应该算是蒙古人和突厥之后,最早起源可上溯到13世纪的金帐汗国,当时的《蒙古秘史》中已经提到了哥萨克这个部族,14世纪帖木儿建立的帖木儿汗国,之后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哥萨克部族就已经在顿河流域兴盛起来。

16世纪之后,哥萨克族群常被俄国沙皇作为雇佣军,利用他们的骑兵作战能力,为俄国开疆拓土。他们抵抗过拿破仑,打过英国,还跟大清干过,几乎参与了所有俄国的对外战争。

20世纪,俄国的十月革命,期间的内战,红军将领布琼尼、杜缅科、克楚别依、夏伯阳、铁木辛哥出身哥萨克,白军将领邓尼金、高尔察克、弗兰格尔也出身哥萨克

19191月,苏联红军的第一骑兵军,就是哥萨克出身的布琼尼带着族人组建起来的。

1920年年初,布琼尼这支第一骑兵军,已经是拥有一万六千名哥萨克骑兵的大军,出名一战即是与波兰军队在乌克兰首府基辅的对决,击败了此前嚣张的毕苏斯基带领的波军,长驱直入波兰300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毕苏斯基,2021年敝号8篇幅随笔温斯顿·丘吉尔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提及了此人。

毕苏斯基本是沙皇俄国军队中的军官,参加了一战,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他反对苏维埃革命,遂率领自己的部队反抗苏维埃,领导了波兰起义,居然一胜再胜,把苏联红军赶出了波兰,并直接杀到了乌克兰!

今天,毕苏斯基是波兰的民族英雄和开国领袖,但在苏联的历史里,他是不折不扣的反贼和敌对势力。

俄国与波兰的世仇——1569年波兰王国与立陶宛公国合并成立了波兰共和国,1596年,波兰吞并乌克兰,1608年东征俄国,1612年两度占领莫斯科!

1648年,正是哥萨克族起义,让乌克兰从波兰独立了出来,开启了波兰的衰落之路

1772年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第一次瓜分波兰,1795年再次瓜分,波兰从此作为一个国家灭亡。

直到1918年的波兰民族英雄毕苏斯基横空出世,充分利用一战让当年瓜分波兰的三大王朝解体的时机——俄国的罗曼诺夫王朝,普鲁士的霍亨索伦王朝,奥匈帝国的哈布斯堡王朝均灭亡,由是毕苏斯基发动波兰民族起义,重建了灭亡一百年的波兰共和国。

决定让新生的苏维埃军队进攻波兰的,正是列宁本人——他在1920719日的第三国际第二次大会上宣布,苏维埃将进攻波兰华沙,夺回匈牙利,不久就是德国,巴尔干将起来反对资本主义。这被认为是苏波战争的动因。

随着第一骑兵军继续反击毕苏斯基波兰军队的,有一个来自《红色骑兵报》的战地记者,基里尔·柳托夫,他将随着这支哥萨克骑兵军,记录战争中的一切,记录下这场曾经举世瞩目,后来又被遗忘的苏波战争。

柳托夫后来写下了小说《骑兵军》流传于世,他就是后来俄国进入二十世纪后的当代文学天才——伊萨克·巴别尔,也是唯一一个记录了一场此后六十余年在苏联国内都禁止提及的战争的作家。之所以巴别尔要用柳托夫这个化名,原因只有一个——他是犹太人,而在当时,不论是波兰,还是苏维埃,都在反犹

这支后来消逝在历史中的哥萨克骑兵军是什么样子?巴别尔记录下来了:彪悍的骑兵们长得既像斯拉夫人,又像土耳其人,甚至像中亚人和蒙古人。他们一个个脑袋剃得精光,只在头顶上留了一小撮长至耳际的头发,发色有亚麻色、红褐色和草黄色,马鬃也被编成辫子,剪短的马尾冲天翘起。唯一标识他们与传统哥萨克不同的,是擎着的绣有五星,写着第三国际字样的红旗。

这是我第一次知道传统哥萨克骑兵的样子(回想一下白山黑水间作为建州女真的努尔哈赤们的形象)。此前的电影里,大多时候是带着毛帽子骑马举着弯刀的形象。现在知道,真正的哥萨克,其实就是突厥人。

伊萨克·巴别尔1894年出生于敖德萨,自小爱好文艺,十五岁开始写,十八岁开始发表小说,并为文坛领袖高尔基所赏识,建议他到人间去体验体验生活。到人间去体验生活,这句话确实像是高尔基能说得出来的。

他在19205月,作为南方通讯社《红色骑兵报》记者赶上了这支哥萨克骑兵军,见到了西北方面军的伏罗希洛夫将军,西南方面军的图哈切夫斯基、叶戈罗夫,骑兵军的军长是布琼尼,到了著名的第六师,见到了师长——铁木辛哥。

巴别尔描述这位著名的哥萨克红军骑兵将领——他的身躯魁伟健美得令我惊叹,紫红色的马裤,歪戴着紫红色的小帽,身上散发着一股肥皂凉爽发甜的气味。

718日,骑兵军突然改变了进攻方向,本来一直向西,转为向南,向此前奥匈帝国的加利西亚进攻。谁也不知道,这个改变是列宁部署的,谁也不知道,这就是哥萨克骑兵军命运的转折。

巴别尔如实记录了哥萨克骑兵军在开进南部时,对杜步诺的犹太人聚居区都进行了清洗式的屠杀和抢掠,这是他基于自己隐秘的民族立场,所做的事。

苏波边境上的任何一座小镇,都发生过犹太定居者既被波兰人屠杀,又被俄国人屠杀的事件。

西南方面军的图哈切夫斯基本人就是反犹的红军将领,图哈切夫斯基的名言是:在我们的体制内,你不贴标签就活不下去,社会主义的本质,其实就是基督教的一个分支

近代的反犹和排犹是怎么来的?十八世纪初,法国启蒙主义的影响下,德国柏林的犹太人摩西·门德尔松发起了哈斯卡拉运动——犹太启蒙运动。他改革了犹太教,希望犹太人突破传统禁锢,融入欧洲社会。同时,他又希望光大犹太古文化,推行希伯来语——这个运动的理念充满了矛盾张力。

1789年法国大革命促使历来排挤和驱逐犹太人的欧洲各国纷纷放宽了对犹太人的政策,法国、荷兰、丹麦、比利时都先后给了犹太人以公民权。这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犹太人族群更多的愿望和凝聚力,他们想谋求更多。

19世纪末,奥匈帝国、罗马尼亚、乌克兰、波兰的犹太人开始出现复国主义思想和运动,希伯来语的期刊杂志开始出现。这场运动延伸影响到了一战,随后就融入到了布尔什维革命的洪流中。

也可以说,一战导致的三个王朝崩溃,民族国家兴起,以及布尔什维革命,断送了欧洲的犹太改革运动。由于犹太人与布尔什维革命联系到一起,使得欧洲各国再次开始收紧对犹太人的政策,排挤和驱逐再次加剧。

20世纪初,布尔什维革命演变为俄国民族运动和俄国沙文主义时,布尔什维克也容不下犹太人了。

巴别尔悄悄去看了路途上的犹太人公墓,写道:不幸的犹太人,循环往复,波兰人、哥萨克、俄国人、乌克兰人、犹太人,历史不停重复,丝毫不差,只是今天增加了新的内容:共产主义。

1920725日,巴别尔跟随第6骑兵师南下到了匈牙利的布罗德镇。这是哥萨克骑兵所能达到的最南端——他们从此已经脱离开了他们称雄的北方草原,来到了潮湿泥泞的南方,很快就失却了骑兵的机动性。波兰军队迅速包围了第6骑兵师。

巴别尔写到:雨下个不停,这雨连绵不断,刺心透骨,压抑得令人窒息。难以忍受的痛苦,人和灵魂都被杀了。

在布罗德,哥萨克骑兵遇到了他们的克星——飞机。一支由美国飞机组成的联队,帮助波兰军队,对入侵的苏联红军进行拦截——这状况跟今天的俄乌差不多。巴别尔第一次真切感受到,骑兵也许在往后的战争中,将逐步退出。

在波兰军队围攻之下,第6骑兵师只能冒险突围败退。

不过北面的图哈切夫斯基却势如破竹地几乎就要打到华沙城下,毕苏斯基只能从布罗德撤军以拱卫京畿重地。

英国和法国终于意识到苏维埃有可能攻占华沙,列宁直接鼓吹,苏波战争不仅仅是两国战争,而是世界无产阶级对世界资产阶级的全面战争。

19204月,他已经指派一个叫维经斯基的人,南下去了中国北京,与李大钊秘密会面。同年8月,印度的甘地开始绝食,发动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反抗英帝国统治。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Copyright © Easy Property Co.,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