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好文共賞
顶级权谋,必破“二相”
无相楼
微信号
2024年1月31日

(原文發表於2023年12月26日)

权谋,即权衡利弊的策略。因此,权谋,为世间法的集大成者,是“术”道的集中地。
所谓权衡,即应时而变,讲的是权变。所谓利弊,即权变决策的依据,因利而进,于弊而退。而策略,则为一时一事,讲究的是因地制宜,是有的放矢。当策略的变化,始终与大局趋势吻合,那么,策略就能上升为一种战略,也即“术”道。
因此,于权谋而言,仅就此三个要素,便可以把权谋者纳入不同的谋略等级。
第一等,是看懂利弊,懂得进退,又有后招,即谋略闭环,则可得利。
第二等,是看懂利弊,能退不能进,则可得平安。
第三等,是看不懂利弊,还不知进退,则祸不远矣。
权谋,谋什么?无外乎权和利。而权和利,又高度捆绑,因此,形成为世间最大的相。甚至可以说,人类几千年文明,也不过是围绕着这个相,逐渐发生和演化的。
因此,只要是局中人,就不得不受这种“相”的侵袭。着相深者,困于局中。着相浅者,必得甘于世俗定义的平庸。而惟有超越此相者,方可成就平生。

01

无权者,不如无财。
即有财者,必得有权,否则,财就成招祸之源。一如老古话所云,财不可外露。越是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财产的人,越是要隐财,要低调。
而所谓的无权者,不如无财,其中隐含着两种利弊权衡。
第一、昭示了权和财的世间法逻辑,即权力者是不容许权力外的个体,有太多的财的。
民一旦多财,则权力的能量就会相对减弱。这种逻辑,以律法的层面体现,大概始于商鞅。而个体多财的祸患,则齐国田氏窃取齐国为之最。
也就是说,没有权势的个体,一旦钱财多到一定程度,再加上一些应用之法,就能对权力系统形成压力。
第二、无权有财者,要想保持有财,就必须仰仗某种权力。
也就是说,无权有财者,必须以可能的方式,进入到权力系统,获得权力,或者建立权力同盟,才能为财建构起保护屏障。
比如吕不韦的奇货可居,实际上可以称作为历史上最成功的投资。这种投资,一是基于商人地位的低下,即使有财,也感觉可以被朝不保夕。二是看清了权力和财富,最容易形成结盟的那个点,俗称铆钉潜力股,或者绩优股加持。
在财的问题上,必须了然这两种利弊。就像范蠡,隐退后,三次散尽家财,便是基于这种了然。他的隐退,是基于对“权”这种利器的了然,而三次首富,三次散尽家财,也不过是懂得无权者不如无财。因为,一旦财势荣盛,那么,“长颈鸟喙”的勾践又该不放心了。

02

无智者,不如无权。
权力,是世间法之最大利器。因此,权力掌握在任何人手里,都是一把利剑。只是,剑用得好不好,是伤人,还是伤己,还是护佑苍生,则取决于执剑之人的智慧。
智慧不够,即着相太深,则必然贪得无厌,以权谋私,变权为屠戮之剑,则最终伤人伤己。只有大智慧者,方能驾驭权力,进退自如。
因此,所谓无智者,不如无权,正是基于看清了权力的亦正亦邪,皆在于掌权之人之智慧。
如若无智之人手握大权,则会有两种普遍的结果。
其一是随心所欲,权力变为暴虐,一如历朝历代的暴君。
其二是成为他人摆布的傀儡,成为他人手中的利剑。无智而有权,权越大,祸患越大。
三国里的吕布,骁勇善战,冠绝一时,但是,如曹操所言:“干净得像个傻子。”因此,他武力值越高,手中兵马越多,权势越大,那么,其被人摆布为利剑的危害值,也就越高。
因此,曹操对吕布,总是根据时局的变化,要么绞杀,要么主动意图结盟。或者,可以说,曹操早就洞悉了权力的利害。正是这样的智慧,因而曹操在各种权变中,始终能够凌驾于权力本身。
无智者,不如无权,这一点在功高震主者身上,得到了集大成的体现。一如韩信,只可领兵打仗,不可入庙堂权谋。他在权谋上的近乎无智,因此,必然“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03

权谋,本身便是世间相。只是,但凡入得世间法,就不得不着相。因为,只有着相,才可破相。
一如利与权、智与权的利害攸关,也只有入过此相的人,才能真正懂得其运行逻辑,也即通达人性。
因此,那些在史册上赫赫有名的权谋大家,无一不曾研读人性,无一不曾饱受世间相之侵扰。他们之所以能够凌驾于相,正在于他们已经勘破相之法门,从而入得自由之境。一如曹阿瞒,以乱世之法,治乱世之事,遂成枭雄。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Copyright © Easy Property Co.,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