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個世紀2、30年代
西方對中國建築的認知膚淺
認為中國建築
是發源較早但沒有發展的建築流派

▲
1896年起出版的《弗萊徹建築史》建築之樹
此圖為西方學者闡述世界建築發展演變
現版本已刪除該內容
國人在兵荒馬亂的年代更是
放任古建築被毀、被盜
而日本學者
早已走遍中國
尋找日本木構建築的源頭

▲
關野貞
20世紀初活躍在中國的日本建築學家
自1925年起
他們就完成了許多
中國建築史著作
且學術水平頗高
如1925年
伊東忠太《支那建築史》
關野貞、常盤大定《支那佛教史蹟》
1929年
伊藤清造《支那的建築》
伊東忠太、關野貞、塚本靖《支那建築》

▲
1925年伊東忠太《支那建築史》
故而
日本學者斷言譏諷
在中國沒有唐代及以前的木料建造物
就算有
中國也沒有能力進行科學的測繪
中國建築史是日本人寫的
要研究中國古建築還需去日本
這一系列荒唐的事實
極大地刺激了中國學者

▲
日本法隆寺五重塔
法隆寺建築群的建造時代可追溯至7世紀
被評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木造建築
在這樣的背景下
以梁思成、林徽因為代表的
一群接受西方建築教育的
知識分子
紛紛回國
放棄高薪的事務所工作
投身於中國古建築的研究和保護工作
1924 年
在父親梁啟超的建議下
梁思成和林徽因雙雙赴美留學
梁思成人物年表
▼

林徽因人物年表
▼

梁啟超希望二人能
一邊進修學業
一邊培養感情
留學期間
梁思成也確實用才華
贏得了林徽因的芳心

▲
梁思成林徽因在大學期間的合照
在赴美留學之前
林徽因已經打定主意
要攻讀建築學
梁思成受林徽因影響
也選擇了攻讀建築學

▲
梁思成(左)、陳植(右)
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合照
只是來到賓夕法尼亞大學後
他們才得知建築係不招收女學生
林徽因只好就讀於美術系
但這卻沒有阻止她學習建築專業的腳步
一份1926年的賓州大學檔案上記載著
林徽因此時已經成為了
建築系學生的助理教員
顯然
建築係不招女生的規定
並沒有能阻止她學習建築的夢想

▲
林徽因,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畢業照
1925年
梁啟超寄給二人一本《營造法式》
題字:思成、徽因,俾永寶之
梁思成一陣驚喜後
卻發現這是一本「看不懂的天書」
此時的梁思成和林徽因未曾料想到
這本天書日後將陪伴他們一生
破譯這部「天書」
也成為了梁思成夢寐以求的願望

▲
1925年刊發《營造法式》陶本
他們甚至還為第二個孩子
取名「梁從誡」
因為《營造法式》作者是李誡
取意「師從李誡」
1928年春
梁思成、林徽因
在加拿大舉行婚禮

▲
梁思成、林徽因結婚照
同年
他們接受父親梁啟超的建議
回國投身於建築教育事業
在東北大學創立了
我國第一個建築系

▲
1931年梁思成(第1排右2)與東北大學建築系師生合影
1931年
九一八事變爆發
30歲的梁思成回到北京
與林徽因一起加入
中國營造學社
一個研究中國傳統建築營造學的
私人學術團體

▲
1931年
梁思成、林徽因加入營造學社後的合影
梁思成年輕時
因車禍留下腿疾
回國後林徽因的肺病
也一直反復發作
但抱著國內殿宇必有唐構的信念
他們在
1932-1937年
雙雙帶著病體
以北京為大本營
對華北地區的古建築
有計劃的展開了
田野工作

▲
1932-1937年,梁思成、林徽因考察路線示意圖
因此前中國並無人研究古建築
梁思成只好根據日本學者的資料
和各地縣志
規劃考察路線
1932年4月
梁思成看到日本學者關野貞
展出的薊縣獨樂寺照片
便立即找清華大學借測繪工具
來到獨樂寺門前

▲
獨樂寺觀音閣(關野貞攝)
初見獨樂寺觀音閣
其立於石壇之上
高聳矗立

▲
獨樂寺觀音閣
登簷測繪
發現脊作鴟尾
出檐深廣
斗拱雄大堅實
乃後世罕見

▲
梁思成手稿(觀音閣剖面圖)
內部中央的須彌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