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回應 : 0
方略品評
錢學森岳父蔣百里——現代中國軍事奇才
關品方
前港府中央政策組特邀顧問
2024年6月11日

(原文發表於2024年6月7日)

 
錢學森的岳父蔣百里,是現代中國的軍事奇才。蔣百里雖然不幸早逝(1938年),但他為中華民族取得抗日戰爭勝利提出的戰略指導思想,史學家一致認為,他作出了巨大貢獻。近日筆者和好友陸人龍教授閒聊民國舊事,對蔣百里的人生軌跡深懷敬重。
 
蔣百里是民國時期的傳奇人物。他和蔡鍔(兩人是同學)還有張孝淮,並稱「民初三傑」。蔣百里早年先後留學日本和德國學習軍事,創建了一套完整的中國現代國防理論。他在1937年出版的《國防論》風靡一時,先在廬山軍官訓練團刊行,後由上海大公報社出版。蔣百里飽含愛國的赤子之心,抗日救國之志一生不渝。他雖然不曾率領一兵一卒上過戰場,但通過戰略指導,拯救過許多將領,袁世凱、唐生智、段祺瑞和蔣介石都對他禮遇有加。他是名副其實的軍事戰略大師,曾準確地預測到日本侵華戰爭進程,提出持久戰爭的戰略思想,和毛主席的軍事思想互相輝映。
 
蔣百里1901年(19歲)到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留學,1906年(24歲)留學德國學習軍事理論,回國後曾代理陸軍大學校長。他的《國防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軍隊在中國戰場上的戰略指導依據。他的思想可以綜合為三個方面。第一:寓兵於農,是他在德國留學期間得出的結論。他發表論文分析了德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失敗的原因,改變以往一般認為軍隊可以決定一切的思想觀念,認為戰爭勝敗的決定因素是老百姓。蔣百里提出寓兵於農,是全民抗戰的嶄新軍事理念,和毛主席創建工農紅軍、「軍民團結如一人」的理念可謂不約而同,不謀而合。
 
第二:他的軍事經濟理論,發表在「從歷史上解釋國防經濟學之基本原則」(1935年出版)。他提出國防經濟的根本原則是生活條件與戰鬥條件相結合;一致則強,相離則弱,相反則亡。軍民一致,既要有吃飯傢伙,又要有打仗傢伙;要把人民經濟生活和國防戰鬥力量有機結合起來進行研究互相配合,從而開拓了中國人民對於如何取得戰爭最後勝利的對策思路。
 
第三:他提出持久抗戰的戰略思想。持久戰爭、寓兵於農和軍民結合這三方面,和毛澤東主席的戰略思想雖相隔萬里卻不約而同,標誌着國共合作抗日勝利有其共同的理論基礎。早在1935年1月,毛澤東主席已提出「軍民同時進行大規模生產運動,全軍應把握目前的時機,在不妨礙作戰和訓練的條件下,完成部分的生產自給任務,以備長期作戰」。
 
蔣百里在抗日戰爭的戰略方面,提出中國對日本應不懼抗爭,對日本不應步步後退,而是要主動地全面抵抗,化日軍後方為前方,使日軍無暇消化佔領區以提高戰鬥力。這戰略思維,和中國共產黨的敵後游擊隊戰略部署,有異曲而同工之妙。蔣百里又提出要充分利用中國的湖泊和山地,保護抗日軍事力量的敵後活動,抵消日軍兵器訓練方面的優勢,消耗拖垮日軍的有生力量,既以時間換取空間,又以空間換取時間。
 
雖然蔣百里1938年不幸早逝,但中日戰爭後來的發展基本上按照他的預料進行,反映了他對中日兩國綜合實力和戰略態勢的準確分析。他有一句名言:戰場上的戰役,「勝也罷,敗也好,就是不同日本講和」。他對於抗日戰爭物質上的準備也有深刻分析:一為兵器,二為裝備,三為交通,四為要塞,各方面都具體而微。他對中華民族的本源有深刻認識,認為中國國家的根本組織不在於貴族帝王,而是根植於人民群眾。中國的軍事天才,不是發展於侵略霸佔,而是發展於自我防衛。他認為:以國民的自衛心來保衛國家,沒有不成功的。以上這些看法完全正確,是指導持久抗戰最有力的觀點。他又提出一定要建設空軍,否則極有可能處於被動挨打,喪失勝機。他的軍事人口學,認為軍事理論的主流是全體戰爭。未來的戰爭不是軍隊打仗,而是國民拚命。軍事人力資源的本質,既要求符合戰爭規律,也要求符合中國國情。毛澤東主席1937年7月在《反對日本進攻的方針、辦法和前途》一文中,也同樣提出了全國軍隊的總動員和全國人民的總動員問題。毛澤東主席的《論持久戰》(1937年12月),發表在蔣百里於1938年1月在柏林出版的一篇針對抗戰形勢論述速決與持久關係的文章之前。蔣百里認為現代戰術戰略的趨勢是朝向速決的方向走,但從國家的整體立場、即從全民戰爭的範圍來說,應注重持久戰。
 
總而言之,蔣百里可以說是中國近代戰爭理論的奇才,和毛澤東主席在這方面可謂一時瑜亮。中華民族炎黃子孫在抗日戰爭展現不怕犧牲、精忠報國的精神永垂不朽。今天中美之間形成的對抗,際此大爭之世,中華民族再一次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從蔣百里偉大貢獻的側面可以看到:中國謀求獨立自強,維護主權統一的初心恒久如一,值得港人尤其是年輕一代學習歷史、清楚認知、深刻反思。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Copyright © Easy Property Co.,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