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回應 : 0
|
|
重塑领导力:决定领导风格的不是性格,而是“社会标记”
|
|
|
(原文發表於2023年11月6日)
通常,我们觉得领导风格是由领导的性格和知识架构决定的。性格是很难改的,如果领导风格真的跟性格挂钩,那还能改变吗?
今天这篇文章认为,能改变。作者苏姗·彼得森(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管理学副教授)提出了一套塑造领导风格的方法,核心理念就是:决定领导风格的并不是性格,而是人们的“社会标记”(social marker)。只要了解社会标记的使用规则,我们就能更自如地改变领导风格,重塑自己在下属心中的形象。
你可能会好奇,“社会标记”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概念是三十多年前,社会语言学家霍华德·贾尔斯(Howard Giles)等人首先提出来的。虽然听起来有点专业,但意思很好理解,它指的就是人们在特定场景下会作出的某些举动。
这些举动可以是语言上的,比如你讲话时的措辞,你的音量大小、语速快慢;也可以是身体上的,比如翘起二郎腿;还可以是你主动营造出来的“场”,比如吃饭的时候坐在桌子的主位上——这些举动都属于社会标记。
别人会通过这些社会标记来解读你。中文里有个词,叫“察言观色”,你仔细品一品,其实讲的就是人们解读社会标记的过程。
社会标记是一套我们从童年时期就开始学习的“语言”了,我们一直用它来传达关于“地位”的信息。面对不同的人,我们还会自然而然地使用不同的社会标记。
比如,你可能在学校里是“孩子王”,可回到家里,在父母面前却会表现得特别乖巧。你做错了事,母亲前一秒还在训斥你,下一秒电话响了,她接通电话,语气马上变得温柔起来,完全看不出刚刚在发怒——这都是在“切换”社会标记。
文章提出,在职场中想要塑造领导风格,也要靠社会标记。但首先,你必须精准地掌握那些和领导风格相关的社会标记才可以。
那么,到底有哪些社会标记和领导风格相关呢?彼得森教授给出了一张详细的列表。这张表格是彼得森教授和同事综合三十年的学术研究,并访谈了一万多名企业管理者之后总结出来的,你可以对照自己的管理风格进行参考和调整。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