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 |||||||
(原文發表於2025年8月17日)
現年103歲的楊振寧是物理學界的巨擘,其學術生涯深受多位大師指導,對其研究方向及成就影響深遠。吳大猷是楊振寧在西南聯合大學的學士論文導師,指導其完成《用群論方法於多原子的振動》,開啟了楊振寧在量子力學領域的探索。楊振寧曾表示,從吳大猷處學到的物理知識已達當時世界前沿水平。在西南聯大期間,吳大猷引導楊振寧進入對稱原理領域,這成為他後來榮獲諾貝爾獎的重要研究方向。
王竹溪是楊振寧的碩士論文導師,指導其完成統計力學方向的論文《超晶格》。作為統計力學權威,王竹溪激發了楊振寧對該領域的興趣,使統計力學與對稱原理並列為楊振寧學術生涯的兩大核心領域。此外,趙忠堯、吳有訓和周培源等人在物理學、電磁學和力學領域對楊振寧有所啟發,但吳大猷和王竹溪的影響尤為深遠。
吳健雄是著名實驗物理學家,通過嚴謹的實驗驗證了楊振寧與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理論。雖然她並非楊振寧的正式導師,但楊振寧對其高度讚揚,稱她為最傑出的實驗物理學家之一。1956年,楊振寧與李政道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的顛覆性理論,但缺乏實驗證據。
吳健雄憑藉在β衰變領域的權威地位,成為驗證該理論的首選人物。楊振寧與李政道聯繫吳健雄後,她暫時放棄回國計劃,投入實驗設計。吳健雄動用人脈,爭取到美國國家標準局的資源支持,組建團隊攻克技術難題。1957年1月,其團隊通過實驗數據確鑿證明宇稱在弱相互作用中不守恒,轟動全球科學界。這一成果直接推動楊振寧與李政道獲得同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雖然吳健雄未獲獎,但學術界公認她是該理論成立的關鍵人物。奧本海默等科學家曾公開為其未獲獎鳴不平。
關於諾獎爭議,楊振寧推測可能因獲獎人數限制(吳健雄的實驗中還有低溫物理學家安伯勒參與),但具體原因尚無定論。吳健雄對此從未表露不滿,其豁達胸懷為後人稱道。她的實驗嚴謹性為華人科學家在國際科學界贏得極高聲譽,其墓碑刻有「一個永遠的中國人」,彰顯深厚的家國情懷。楊振寧多次強調吳健雄的貢獻,稱其與理論物理的協同創新奠定了現代粒子物理的基礎。
吳健雄與多位物理學家有密切合作,被公認為上世紀最傑出的實驗物理學家之一。她與丈夫袁家騮在哥倫比亞大學合作研究,共同發表多篇重要論文。她還與恩里科·費米在芝加哥大學參與曼哈頓計劃中的核物理研究,與尼爾斯·玻爾在哥本哈根玻爾研究所探討原子核物理問題,對量子力學的深度思考有所貢獻。吳健雄與奧本海默的合作尤為經典。1936年至1940年,她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攻讀博士學位時,奧本海默是其量子力學課程老師,兩人關係密切,她親切稱其為「Oppie」,奧本海默則稱她為「Jiejie」(姐姐),師生情誼深厚。
1944年,吳健雄受邀加入哥倫比亞大學「曼哈頓計劃」附屬實驗室,解決鈾濃縮和核反應堆鏈式反應中斷的難題。她發現漢福德區B反應堆停堆原因是氙-135過度吸收中子,提出解決方案,確保鈈-239順利產生,直接推動原子彈研製進程。
雖然吳健雄因華人女性身份未進入洛斯阿拉莫斯核心團隊,奧本海默多次公開肯定她的專業權威,尤其讚賞她在β衰變領域的研究。他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期間(1947年至1966年),與吳健雄保持長期學術交流,推薦她參與多項重要實驗。奧本海默稱吳健雄為「β衰變研究的權威」,在曼哈頓計劃中高度依賴她的實驗能力。
遺憾的是,她既未被選入奧本海默的柏克萊核心研究團隊,也未獲得諾貝爾獎。2023年上映的電影《奧本海默》完全忽略了吳健雄對原子彈研製的重要貢獻,反映出當時科學界對種族與性別的潛在偏見。
中國政府高度肯定吳健雄的貢獻。小行星2752號被命名為「吳健雄星」,中國積極參與並重視這一紀念成果的宣傳,體現了對她在科學領域成就的銘記。這一永久性命名標識彰顯國際科學界對她的尊重。國內追授吳健雄「世界物理女王」和「核物理女皇」等榮譽稱號,高度肯定她在核物理領域的卓絕貢獻。
在國際科學交流合作的大框架下,中國近年來積極推動和吳健雄研究專業有關的學術交流。在高端國際物理學術會議上,參會的科學家們常常引用吳健雄的成果作為典範,強調華人科學家在世界科學舞台上的重要貢獻。吳健雄在中國科學界以及國際科學合作交流中的影響力正不斷提升,更多的年輕科學家以她為榜樣,積極投身科學研究。中國更舉辦各種紀念吳健雄的活動,包括吳健雄誕辰學術研討會等,得到中央相關研究部門、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鼎力支持。通過這些活動,深入研究和探討吳健雄的科學思想、研究方法以及她的科學精神對當代科學發展的啟示,並且進一步促進中國物理學界乃至整個科學界的學術氛圍營造和人才培養。
楊振寧、李政道與吳健雄的重大發現距今已68年,相關研究進展迅速,成果層出不窮。吳健雄等人的成就打破了早年對中華民族科學能力的質疑,激勵當代中國科學家勇攀高峰。
|
Copyright © Easy Property Co.,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